网站首页 | 欢迎访问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官网今天是 : 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
医院地址:潍坊市奎文区院校街7号
联系电话:0536-8233405
医院邮箱:wfdeyy@126.com
文化建设公开课第27期-“万事只求半称心”的哲思
发布时间:2019-02-21 文章出处:
“万事只求半称心”的哲思
“人生哪能多如意,万事只求半称心。”细观这则对联,内容虽然朴实无华,却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“万事只求半称心”,并不是没有追求、没有目标的表现,也不是消极无奈、暮气沉沉,更不是玩世不恭、庸碌无为。
为人处世,如果能经常做到摒弃浮躁心态、排除外物干扰、清除私心杂念,潜下心来钻研,那更有可能在平淡的生活和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起的业绩。
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。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:“只见火光烧润屋,不闻风浪覆虚舟。名为公器无多取,利是身灾合少求。”白居易借用润屋、虚舟等意象来劝诫人们,当官发财、功名利禄虽然可以令人在短期内获得满足感,然而,等待他的则很可能是火光烧屋的结局,倒不如保持“虚怀”,做一条虚舟,悠然自得而不受物欲的牵绊。
然而,在当下却有少数人过度追求“万事如意”状态。这样的人,对组织给予的各种待遇,总是不知足,不是埋怨官职不够高,就是嫌弃收入太少;不是抱怨工作紧任务重,就是认为组织对自己关心不够……这些人常常是“这山望着那山高”,得陇望蜀。
保持一种“半称心”的心态,在人生道路上守得住清贫、耐得住寂寞就不是什么难事,就能够既不做名利的奴隶,也不为钱财所左右。
“盛时常作衰时想,上场当念下场时。”希望更多的人在物质享乐面前能够时常思索“下场”,在工作方面又能多想想“上场”,多考虑下如何做好工作,少考虑些自己的“称心”。